三伏最后一天,在海拔1800多米的长阳火烧坪乡黍子岭,吴群英忙着种菜、养猪,劲头更足了。
两天前,她和全乡评出的其他46户“好家风五星信用家庭”一样,获得长阳农商行给予的特殊支持,拿到了5万元贷款。(三峡日报8月21日一版报道)
“家风好,能‘来钱’!”乡亲们亲眼看见,服气了。
金融支持好家风,只是火烧坪乡弘扬优秀家风文化,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扎根的新招之一。
一盆洗脚水引思考
雨后的火烧坪黍子岭,天高云阔,秋凉宜人。村民田方明拿着笤帚、铲子,“刷刷刷”地清除乡间小路上的淤泥,“家家户户自发‘包路’、自觉清扫,不用村干部督促,发现哪里脏了,就赶紧弄干净……”
而前些年,这里却是“晴天一身灰、雨天一身泥”。1986年起,火烧坪高山蔬菜的产业化发展,使当地百姓的口袋鼓了起来。但是,“各扫自家门前雪,不管他人瓦上霜”,环境卫生、家庭矛盾、邻里纠纷、打牌赌博等问题突出。如何解决“富脑袋”的问题?
2016年春节前夕,该乡党委政府给机关干部和中小学生布置了一份特殊的“寒假作业”:每人亲手为自己的父母洗脚,并上传照片。
黍子岭村13岁的学生田庆洁第一次给父母洗脚,看到父母脚上的老茧,不由地流出了泪水,开始思考“孝”是什么,“善”是什么,从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感性认识。父亲也深受感染:“我要做孩子的榜样”。
乡党委书记李德兵说,“给父母洗脚,不是为了哗众取宠,也不是为了博取眼球,而是以此为引,让行孝尽孝、孝老敬老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。”
2017年春节,1100余名村组干部、基层群众纷纷参与其中,为父母洗脚、洗头、剪趾甲……“洗脚”一时间成了火烧坪群众过年的“新年俗”。
从一盆洗脚水开始,火烧坪积极创新方式,践行向上向善、共建共享的文明新风尚。
一面家训墙比尽责
“人人诵读家规,户户践行家风”。从2016年起,火烧坪启动了“亮家训、晒家风”活动,书记李德兵带头把家规挂到了墙上。根据多年家风传承,李家总结出了这样的56字家规:孝顺父母,爱护子女;帮助兄妹,善待邻里;勤于劳作,多思进取;恪守规制,去除陋习;放宽胸襟,注重仁义……
“党员的家风是最好家风,党员的家规是最严的家规,党员流动到哪里,家风建设就跟进到哪里。”青树包村的老党员王元录,儿子常年驻军在外,他在荆门帮忙照看孙女。虽然不在火烧坪,但他教育子女,吃水不忘挖井人,时刻关注家乡,与组织同步。在党员微信群中,王元录也上传了洗脚照片,晒出了家训家规“明德守信、勤勉高节”,和党员们相互比家教严不严、比品行高不高、比尽责好不好。
在黍子岭村阳家岭,村民把自家祖训与家庭实际情况相结合,写出自有的家训家规,制作成牌匾,并邀请土家吹打乐队,自发组织了独具民族特色的家风升匾仪式。
全乡2300余户实现了家训家规全覆盖,家家户户洋溢着孝老爱亲善邻的好家风。
良好的家风促进了党风,带动了民风。
青树包村三组村民向东海,从一名消极贫困户,转变为村里的创业带头人,发展贝母种植,带动周边60余贫困户找到了脱贫路。
今年3月,他组织300多名护路志愿者,不分昼夜连续干了5天,修复了五公里村级公路,疏通了杨柳溪近两万亩的蔬菜运输。8月12日至14日,大暴雨袭击青树包,公益行动再次在青树包村上演。
在他们的精神感召下,溜沙口村的志愿者们也自带干粮,斩荆劈棘去“开路”,黍子岭村的群众则自发投工引水……通过家风建设,民生项目落地实施简单多了,扯皮要补偿的少了,义务投工投劳的多了。
一乡好民风促发展
月季、灯笼花、玻璃翠、倒挂金钟……在阳家岭村民欧阳定鹏家,房前30多盆鲜花怒放,满园的葡萄、梨子压弯了枝条。“孝老爱亲善邻里,定规立训振家风”,指着门上的对联,村支书邓兴海说,家风正,家道兴。
孝善榜、义举榜、贤达榜……走进火烧坪,一组“百善榜”照片吸引了客商曾令刚。在多地经营高山蔬菜出口业务的他,今年在黍子岭村筹建番茄加工厂,没有遇到一个扯皮户,“作为商人,我要在一个地方投资,首先看的不是成本,而是这里的人文环境。”
被火烧坪淳朴的民风打动,他主动与37户贫困户签订了帮扶协议,发展200亩精细蔬菜。
文明乡风播撒心田,美丽村庄焕发新颜。如今,走进火烧坪,家家户户种花植树,房前屋后栽瓜种菜,扮靓庭院成了村民的新时尚。
乡村面貌焕然一新,“好民风”已然成为长阳社会经济发展的金钥匙。
今年底,投资10亿元的卓尔旅游火烧坪片区项目即将启动,依托火烧坪区域特色的原生态文化,打造原汁原味的土家文化体验区。
“忠厚传家久,诗书继世长。”长阳县委书记赵吉雄表示,小家”紧系“大家”,家庭是社会的细胞,要引导全县干群广泛参与家庭文明建设,将爱国爱家、相亲相爱、向上向善、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尚推向深入。(记者梁剑,通讯员周锐、王政)
(本文刊载于《三峡日报》)2017年08月22日星期二头版)